克罗恩病肠腔狭窄的微创治疗方式:内镜下扩张、切开及支架置入术

肠腔狭窄是克罗恩病的常见并发症,会导致反复腹痛、呕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过去,外科手术是治疗肠腔狭窄的主要手段,但是手术创伤大、花费多,给患者带来较为沉重的负担。近年来,内镜下扩张、切开及支架置入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内镜技术,凭借其安全、微创的特点,逐渐成为治疗克罗恩病肠腔狭窄的重要手段。

一、什么是内镜下扩张、切开及支架置入术

把狭窄的肠道比作一条拥堵的街道,那么该技术就是通过消化内镜到达道路最拥堵的地方,在内镜直视下借助一系列工具(如扩张球囊、电切刀、支架等)对道路的结构进行改造、拓宽,使道路重新变得畅通无阻,从而达到治疗狭窄的目的。

 二、内镜下扩张、切开及支架置入术有什么优势

1、创伤小、恢复快:通过人体自然腔道施行操作,避免了外科手术导致的腹壁损伤、腹腔内其他组织损伤、腹腔粘连等,患者术后恢复快。  

2、经济性好:相比于外科手术治疗成本较低。

三、哪些患者适合内镜下扩张、切开及支架置入术 

1、纤维性短节段狭窄(长度<5cm)且狭窄不成角;

2、不愿接受外科手术或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

四、操作过程是怎样

1、术前评估:通过CTEMRE、肠道彩超等检查明确狭窄的部位、数量、长度、以及是否为纤维性狭窄等特征。

2、麻醉与准备:患者全身麻醉后,医生将内镜插入患者肠道内,找到狭窄部位。

3、治疗狭窄:在内镜直视下,通过球囊对狭窄处进行扩张,或通过电刀对狭窄处的纤维组织进行切割,或置入支架将狭窄部位撑开。

 

图示:A回肠狭窄球囊扩张前,B回肠狭窄球囊扩张中,C回肠狭窄球囊扩张后D回肠狭窄电刀切开前,E回肠狭窄电刀切开后

五、术后注意事项

1、饮食:术后24小时内禁食,逐步过渡到流质、软食;

2、药物治疗:继续遵医嘱规律接受生物制剂等药物治疗;

3、复查:定期影像学及内镜随访,监测狭窄的复发情况。

【阅读延伸】

      内镜下扩张、切开及支架置入术的操作难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狭窄的部位,当狭窄位于小肠时,操作难度较大,需要操作者具有精湛的小肠镜操控技术。目前,我科李爱民教授已开展该项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进一步验证了其有望成为部分克罗恩病患者肠腔狭窄的首选治疗方案。

 

 

李爱民

主任医师、临床医学博士后,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南方医院消化内科执行主任。长期从事消化疾病的临床与研究工作,擅长复杂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尤其是胃肠道间质瘤、消化道出血、早期结直肠癌的筛查与内镜微创诊疗,进展期结直肠癌的综合治疗等。消化内镜微创诊疗技术精湛,熟练掌握ESDEFTRPOEMSTEREVLPEG/PEJ等高难度内镜手术,具有丰富经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国家专利授权10余项。

赵芯梅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访问学者。擅长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治,以及消化性溃疡、胃炎、胃食管反流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等,尤其擅长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规范化内镜诊疗。担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炎症性肠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肝脏病学会炎症性肠病专委会主任委员、广东省药学会消化病分会IBD学组组长、广东省医学会消化病分会IBD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师协会炎症性肠病专委会常务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