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痔”之治:内镜下内痔微创治疗

一、内痔的诊断、发病率和症状

临床实践中“内痔”用于诊断由肛垫的异常增大、下移引起的出血和/或脱垂等病症。据流行病学调查,以我国18周岁以上人口为基数测算,约5.2亿人不同程度的患有肛肠疾病,其中98.08%有痔疮症状(所谓“十男九痔、十女十痔”);内痔占痔发病人数的59.86%99.47%内痔为I-III度,患病率远高于一般常见疾病。

44.7%患者受到痔病症状的困扰:①间断或持续便血,严重者导致重度贫血;②肛门痔核脱出,严重者并发感染导致肛门湿痒、疼痛、溃烂;③出血和/或脱垂及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学习和工作。

二、内痔的病因和保守治疗

一般认为,肛垫和支撑组织的减弱以及内括约肌的痉挛是痔的主要病因。人体直立位置、 怀孕、 肥胖、 腹水、 排便困难、排便时间过长、剧烈举重物和剧烈运动都可能导致腹内压过度增加,被认为是痔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便秘时坚硬的粪便可直接压迫并阻止静脉回流,另外排便期间对肛垫施加强烈的肛门内压力以及长时间的无效排便进一步阻碍了内痔静脉回流,并导致肛垫下移和支撑痔垫的结缔组织损伤,从而引起各种痔病症状。另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饮酒、辛辣饮食、久站久行)以及错误的排便习惯会增加患痔病的风险。

传统的保守治疗包括:1.调整饮食结构,摄入足量的液体和膳食纤维,以及形成良好的排粪习惯;2.温水或中药坐浴;3.局部外用药物包括栓剂、软膏和洗剂;4.口服静脉活性药物、缓泻剂、镇痛药、中药汤剂等。保守治疗可以暂时或部分缓解症状,但由于以上病因及危险因素,内痔及症状级易复发及加重。美国结直肠外科学会痔疮治疗指南(2018版):Ⅰ-Ⅲ度内痔,药物治疗无效,可进行套扎、硬化剂等治疗(强推荐,1A级证据)。中国痔病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中国消化内镜内痔诊疗指南及操作共识(2021):痔病的治疗重在消除脱垂、出血等症状,不是消除痔垫。

三、消化内镜下内痔微创治疗

保守治疗无效,对于有指征的患者(便血和/或脱垂),越早进行内镜下微创治疗,损伤越小、恢复起来也越快。

1、透明帽辅助内镜下内痔硬化术(CAES):将硬化剂注射到痔核粘膜下或痔核组织中,通过硬化剂的渗透与痔核组织中的微小血管密切接触,导致痔血管闭塞、组织纤维化而使达到止血和改善脱垂等作用。最适合I-II度内痔伴出血者。

2、内镜下内痔套扎术(ERBL):通过套扎器将内痔吸引后释放橡皮圈套扎内痔的基底部,利用橡皮圈持续的弹性束扎力阻断内痔的血液供给,造成痔核组织缺血坏死并脱落。最适合II-III度内痔伴脱垂者。

3、优势:就内痔患者治疗的时间、费用、健康(包括疗效、安全性、就医体验)方面,消化内镜下内痔微创治疗的优势:安全有效、操作灵活精准、患者就医体验佳、并发症少、费用低;在胃肠镜检查的同时,兼顾胃肠道息肉等病变的处理,达到了更优质服务于患者的目的。

四、术后注意事项:

1)术后1-2日部分患者有肛门部坠胀不适,属一般反应,无需精神紧张、多数无需处理;症状明显的可联系医生处方地奥司明片口服2/次、2/日;

2)保持大便通畅1周,有便秘者服用乳果糖软化粪便,忌用开塞露或栓剂;

3)保持肛门清洁,每次便后用温水擦洗;

4)当天卧床为主,一周内避免剧烈运动(一般活动是可以的);

5)术后无需禁食禁水,合理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为主;

6)禁饮酒1个月,保持良好饮食、作息等生活习惯,多休息;

7)套扎后一般于术后5-7天脱环,部分患者少许大便带血属一般反应,无需处理。(8)出现明显便血增多、肛门及会阴部疼痛加重、发热等不适,及时就医;

9)术后第1周、2周、8周、24周联系医生随诊。

 

 

吴保平

医学博士,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四十年从事消化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擅长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炎症性肠病、功能性胃肠病、肛门直肠疾病、盆底疾病、便秘诊治以及大肠癌、胃癌的早期诊疗。

      现担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内痔协作组委员,亚太结直肠联合会亚洲结直肠盆底疾病联盟理事会副秘书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遗传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消化内镜分子影像学会委员,广东省肝脏病学会常务理事、内痔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为中国消化内镜内痔诊疗指南及操作共识、便秘经肛给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的制定与发布专家。作为广东省内痔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消化内镜团队牵头开展内镜下内痔微创治疗并在该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和较高学术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