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医点|这是真的吗?饮食误区大揭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大家由最开始的“吃饱”到“吃好”,转变到如今的“吃健康”,发生了质的变化。随着信息时代发展,各种饮食说法众说纷纭,导致人们陷入误区,甚至因饮食单一造成营养不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食误区都有哪些呢?接下来为大家一一揭秘!

蔬菜水果揭秘篇

1、土豆能代替米面主食,这是真的吗?

土豆富含钾元素、维生素C,同时维生素B1、维生素B2含量也比大米高,其次还含有膳食纤维和钙。其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却不如米饭馒头高,升血糖速度也不如白米饭和白面馒头快,而且饱腹感强。如果土豆代替精细化加工后米面作为主食,对改善代谢、控制血糖是有好处的,要注意的是土豆作为主食时建议采用蒸煮方式,避免油炸等高热量做法。因此,土豆能代替米面主食,这是真的。

2、空腹吃水果会伤胃,这是真的吗?

水果中有机酸的pH3-5,而胃酸的pH2,所以水果里面的有机酸是影响不了胃黏膜的。如果水果中单宁和草酸含量过高,与蛋白质结合生成结石,阻塞胃肠道,就会引起胃痛、胃胀等症状,而实际是水果中的草酸和单宁的含量并不高,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不会引起不适。但如果有胃肠疾病的人,就容易被水果中的蛋白酶或单宁所伤,这类人是不合适空腹吃太多(比如胃肠敏感人群应避免空腹食用柿子、山楂等高单宁水果)。因此,空腹吃水果会伤胃,是假的。

3、樱桃能补铁预防贫血,这是真的吗?

市场上常见的樱桃中铁含量为0.2-0.4mg/100g,而且是非血红素铁,在人体消化吸收率低,而动物肝脏中的铁含量高达20mg/100g,且是血红素铁,其生物利用率远超樱桃中的铁。同时,樱桃中也没发现丰富的叶酸,维生素B12含量更是为0。因此,樱桃能补铁预防贫血,是假的。

4、吃木瓜能丰胸,这是真的吗?

有些人认为木瓜中的木瓜酶和维生素A能刺激女性雌激素分泌,有助于丰胸。木瓜酶主要成分是蛋白酶,需与蛋白质直接接触才能产生作用,而木瓜在胃内就被胃蛋白酶分解了,木瓜酶被作为蛋白质消化吸收,这时根本不会有完整的、具有活性的木瓜蛋白酶存在。其次维生素A也并不存在刺激雌激素分泌的作用。因此,吃木瓜能丰胸,是假的。

鱼蛋奶类揭秘篇

1、乳糖不耐受者不能喝牛奶,这是真的吗?

有人空腹喝牛奶后出现腹胀、腹泻、排气增多等不适症状,主要是由于这类人的消化道内缺乏乳糖酶,不能将牛奶中的乳糖完全分解导致的。研究显示,乳糖酶的活性可以通过少量多次喝牛奶激发出来,例如可以先尝试酸奶或低乳糖牛奶产品,与谷物类同食,避免空腹饮用,量由少到多逐步过渡。因此,乳糖不耐受者不能喝牛奶,是假的。

2、土鸡蛋洋鸡蛋更有营养,这是真的吗?

研究发现,土鸡蛋和洋鸡蛋相比,土鸡蛋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胆固醇、钙、锌、铜、锰含量略高一些,而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B2、烟酸、硒等略低,其他营养素差别不是很大。土鸡蛋的蛋黄颜色较洋鸡蛋深,是因为土鸡经常吃青菜,而绿叶中富含胡萝卜素,积累在蛋黄中的缘故。同时由于土鸡主要以蔬菜、野草、虫子等为食,其蛋的味道自然比较丰富。但站在营养价值的角度来说,二者相差不大。因此,土鸡蛋比洋鸡蛋更有营养,是假的。

3、海鱼比河鱼更有营养,这是真的吗?

海鱼和河鱼因成长环境不同,使得它们的味道有很大差别。从营养成分来看,两种鱼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硒锌碘等矿物质,鱼的肝脏中还含有大量维生素A和维生素D,在营养价值上存在细微的差别,一些深海鱼类脂肪含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含量较高的有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调节血脂具有一定的作用。因此,海鱼比河鱼更有营养,是真的。

油粮谷类揭秘篇

1、淘米次数越多越好,这是真的吗?

大米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它们极易溶于水,据试验,大米淘洗后要损失29%-60%的维生素B1及维生素B2,其他的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也多多少少有所损失,随着淘洗的次数越多,营养物质丢失的也多。因此,淘米次数越多越好,是假的。

2、馒头比米饭更有营养,这是真的吗?

 有人认为,北方人比南方人高,是因为他们吃的馒头等面食比米饭更有营养。站在营养学角度,首先看面粉和大米蛋白质含量,面粉要略高些,但蛋白质的质量却比大米要差些,因为人体必须的赖氨酸含量大米高于面粉;其次看维生素含量,虽然面粉中维生素B1大米的2倍,但维生素B1均存在于大米和小麦的外壳中,加工后含量就低了;最后看矿物质含量,面粉中的钙、磷、钾、镁高于大米,而大米中的锌、铜、锰的含量高于面粉。至于南北身高差异,有关研究显示与吃米或面的营养无关。综上所述,并不能说明二者谁更有营养。因此,馒头比米饭更有营养,是假的。

3、动物油没有植物油健康,这是真的吗?

动物油其特殊的香味可以增进人们的食欲,但其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而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椰子油和棕榈油除外)。食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会增加心血管疾病,所以要少吃动物油。因此,动物油没有植物油健康,这是真的。

4、食用油的颜色越浅越健康,这是真的吗?

由于植物油中含有叶绿素、胡萝卜素、红色素等天然色素,运用不同加工工艺或精炼工艺会使食用油呈现不同色泽或颜色深浅不一,所以不能单纯以色泽来判定食用油的品质。因此,食用油的颜色越浅越健康,是假的。

让我们科学辨别真伪,走出饮食误区,让健康融入生活!


参考:周永林,戴月.常见食物营养误区[M].1.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2